平台入口

药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年)

创建时间:  2022-12-31  庄薪荣   浏览次数:   返回

一、总体概况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有2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交叉学科博士点,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88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是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4万人。

上海大学药学学科源于上海大学前身1958年创办的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和生物系,相关学科中,学校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博士点,已先后培养了包括林国强、孙晋良、杨雄里、郭礼和院士等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依托上海大学拥有较强理工科综合性大学的优势,2018年学校自主增设“新药物与新材料”交叉学科博士点,2020年3月获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点,并依托医学院进行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学位点通过“大药学+X”模式,聚焦国家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秉承钱伟长先生“拆除四堵墙”的理念,充分发挥上海大学在人工智能、材料等学科的优势,着力培养具备创新药物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新医科复合型药学专业人才。

2022年,学位点积极投身新冠抗疫热潮,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大学的支持下,完成P2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时努力排除疫情干扰,成功承办了“上海大学-东京大学医学交流日”,召开了上海大学首届药学创新国际学术交流会,显著提升了学科影响力。本学位点目前拥有师资 72人,有在校生53人。

二、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党建引领,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

1.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学院实行每周二党史学习晨读会制度,研究生骨干与领导班子、教师骨干共同学习。院党委撰写的《上海大学医学院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立德树人新实践》、《医学院师生收看二十大开幕会,热议二十大报告》等三篇推文在“上海大学”强国号发布。

2.完善党员发展与教育体系

党建中心主动对标学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实施党员教育全覆盖和党员发展全动员,研一新生申请入党率达52.3%。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三级链条式培养发展工作模式,严把研究生党员发展质量关。今年,药学支部按期转正预备党员5人,其中专硕2人。截止2022年底,药学党支部共有党员36人,其中专硕12人。

3.逆行出征,同心战疫

在上海疫情形势最严峻时期,医学院研究生第一时间响应市教委号召,52名药学专业PCR志愿者(本学位点26人)逆行守“沪”,奔赴宝山、松江和闵行抗疫一线承担核酸样本检测任务。2021级药学专业研究生李肖洁带领本组志愿者第一批出发,最后一批返回,获评上海大学研究生“十佳党员标兵”和首届“上海大学研究生年度人物”。志愿者最长连续工作48天,累计服务时长超10000小时,圆满完成志愿者服务任务。

(二)打造师生成长共同命运体

1.师生共同面对疫情最艰难时期 2022年3-5月份针对校园封控期间出现的各 类导学矛盾等问题,组织导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一起参与学院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引导导师以青年人听得进、听得懂的方式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

2.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推进研究生导学思政与科创竞赛体系建设工作同筹划、同部署,积极组织药学专业研究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中国研究生机器人、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等大赛,计获市级奖项3项,校级奖项3项。

三、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

1、人才培养

学位点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高质量药学学科建设为目标,坚持国际化、融合式、创新型发展思路,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行双导师制,助力培养具备药学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工业药学、临床药学、管理药学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克服疫情干扰,一是继续修订完善药学专硕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药学专硕学科特点和未来需求,新增《专业学术英语写作交流》、《创新创业》课程,并将 《学术规范与写作》 加入必修课程模块,全面参与学校学术规范写作研究生论文写作改革试点。二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授课,全年累计授课420学时,克服了疫情干扰,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秩序。

(2)学院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院长牵头,从学科特色、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与优化、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讨论,进一步明确学院学科发展思路。同时,鼓励教师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一是鼓励教师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产教融合、招生提质等方面积极深化改革,申报校院级地方高水平项目;另一方面强化立德树人教育,要求教师在课程授课时思考如何提升课程思政的作用。本年度获批9项校级课题立项,出版2本教材,待出版2本。学院张川、章越凡两位老师获批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三是建立了校院线上听课制度,对教师课堂授课起到了督导提升作用,全年同行专家听课45次。

(3)学院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组织导师参加校、院级导师线上线下培训会,让所有导师(含行业导师)进一步明确学生授予学位标准,严把学位授予的各环节,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是针对今年疫情严重的问题,学校、学院加大诚信科研、学术规范与科研伦理教育,在开学典礼上组织导师与研究生共同签订诚信学术承诺签名活动,并形成制度延续下来。同时,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10名学生获得立项,3名学生参与创新学术交流。

(4)积极拓展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今年9月份,校领导汪小帆副校长带队参加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奠基仪式,会上举行了美迪西与上海大学医学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并成立美迪西教育发展基金。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向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50万元人民币,用于医学院药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药学专业型硕士教学实践改革。

(5)加强学位点宣传,吸引优质生源加入上海大学医学院,一是多渠道举办研究生招生宣讲及线上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为广大考生全面介绍学院学科概况、科研状况、专业特色、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奖助体系、就业前景等内容,为稳步提高学院生源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顺利完成2022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及2023年硕士研究生推免招生工作,2022级药学专硕共招收30名,其中985、211、双一流高校人数为11人。

2、师资队伍

学位点持续强化师资配备,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2022年,本学位点新进教职工11人。截止目前,本学位点共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31人。

学位点充分利用国家和上海市的重大引才工程,依托学校的优势资源,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对接国家和地方引才计划,提供优厚的待遇和支持,学位点成功吸引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4人获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3人获批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1人获得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称号。

同时,学位点不断强化导师教学能力提升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意识,致力于为全体师生搭建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沟通平台,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定期举办各类专题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教育专家前来分享他们在学术指导和德育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其次,持续开展内部学术交流会,鼓励学生和教师分享研究成果,讨论科研难题,促进学术思想碰撞。此外,学位点还通过支持教师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鼓励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位点还注重加强内部的学术交流合作,通过组织跨学科研究小组,推动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共同探讨前沿课题,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科学研究

聚焦人工智能与药物研发、中药及天然药物创新药物研发、多肽药物与材料研发、海洋生物活性分子的发现与研究、干细胞、组织与器官重建、合成生物学、肿瘤精准医学、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发育与疾病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智能诊疗等多个研究领域。学院2022年度到校科研经费2861.03万元;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牵头人)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包括重大项目1项、海外优青1项)、JKW项目3项(包括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级项目10项,横向课题28项。申请专利23项,授权专利11项。2022年发表高水平论文239篇,包括中科院1区105篇。

在学院原有2个省级平台的基础上,学院P2核酸检测实验室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建设,是全市首批成功获批的5家高校之一。上海大学拨付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共计907.18万元,用于核酸检测实验室改造、仪器购置、污水处理系统升级等,并取得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审核验收合格证书,具备进行新冠核酸检测的能力。

4、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位点坚持国际化融合式创新发展思路,通过积极对外开展学术交流、承办国际会议、组织国内外青年学者论坛并聘请国际知名学者等举措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院影响力。

由上海大学、东京大学、冈山大学、日本医科大学共同发起,上海大学与东京大学本年度联合主办了上海大学-东京大学医学交流日。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建光、东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齐藤延人、东京大学医学部部长冈部繁男等,3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院士等国内外顶尖学者出席活动。会议设细胞医学、心脑血管修复与再生、医工交叉创新与转化、创新药物四个论坛。

同年举办首届药学创新国际学术交流会暨医学院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本次论坛由上海大学医学院主办,上海复星朝晖药业、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索灵诊断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特别邀请林国强院士、陈哲生教授、蒋晨教授、陆涛教授、盛春泉教授等近20位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现场报告,美迪西企业高管、研发总监等产业专家也做了学术分享,青年学者论坛约有15位来自国内外的优秀青年学者出席,是上海大学医学院为药学同道交流打造的高水平、国际化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

此外,本年度,学院举办大师讲坛、跨学科新医科论坛、转化医学论坛近70场,有近60位国家级人才线上分享专题报告,极大地繁荣了学院学术氛围。

5、社会服务

胡宏岗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共同拥有的“缀合物及其在降解β-catenin蛋白中的应用”发明专利申请技术转让南昌双天使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同总金额2260万元。张川教授团队与美迪西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排石验方复方天枸方,该项目现已获批企业100万元横向资金用于新药临床前研究,并进行中药I类新药IND申报。

为积极配合上海全市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助力打赢上海疫情防控攻坚战,52名医学院青年PCR志愿者团队积极响应市教委和学校号召,分批紧急奔赴松江、闵行和宝山气膜实验室开展PCR检测服务,持续工作48天,累计工作时长超10000小时,检测1000万余人次。以此次PCR志愿者服务实践为基础申报《医气守沪——上海大学核酸检测志愿服务项目》参与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比。

四、下一年度改进措施

1、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

疫情期间我院克服种种困难,在国际化合作方面虽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尚需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特别是加强与国际一流医学院校的交流和合作,推进医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学院也将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国际化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2、完善专硕人才“双导师”培养体制

学位点“双导师”培养模式初步运行,尚存在缺陷,校内外导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够深入,导致学生的学习实践内容融合不够,行业导师资源需要增加等。来年将加大行业导师培训和考核,以保证导师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加强校内外导师的交流合作:通过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和研讨会,促进校内外导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加大对双导师制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设施保障,积极引入更多的行业导师。



上一条:关于申报2023年医学院跨学科新医科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开展上海大学医学院2021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申请推荐与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