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概况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大学药学硕士一级学位授权点于2020年3月获批,主要依托医学院进行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药学一级学科目前下设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 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药学6个二级学科。学位点秉承钱伟长先生“拆除四堵墙”人才培养理念,以“大药学+X”为牵引,利用上海大学在应用数学、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学科优势,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高层次、理工文背景兼具的药学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药学人才的需求。
本年度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97篇,其中中科院1区141篇,并在《Science》实现突破;新获批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5项。目前本学位点有在校生72人。
二、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创新思政教育形式 深化党建实践。
上海大学研究生药学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始终将立德树人贯穿研究生人才培养全过程。调整优化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方案,由按年级设置调整为按专业设置,并培育学院“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提升研究生的整体党建工作水平。通过组织集体阅读并分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支部书记讲党课等系列多样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党建学习,同时强化爱国荣校教育,组织参加“纪念钱伟长校长诞辰110周年”、红色徒步之旅、参观龙华烈士陵园等活动,推动党建、思政教育与专业融合,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全员、全程思政育人新格局。截止2023年底,药学研究生党支部共有党员53人,其中学硕33人,2023年度发展4名预备党员,其中学硕2人,按期转正预备党员4名,全部为药学学硕研究生。
(2)践行社会服务,提升导学效能。获校研究生寒假社会实践“示范项目”1项,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1项。基于在大上海抗疫保卫战中组织带领52名PCR志愿者逆行守沪的突出表现,团委书记匡可风老师和药学学硕李肖洁同学获批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优秀团干部”和“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五四奖章个人”荣誉称号。出台《上海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班主任管理与考核办法》,公开选聘王庭芳等8位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优化导学育人机制。同时,修订完善《上海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导师的管理与考核办法(试行)》,推进导师培训和考核制度,强化导师队伍,张川教授团队获得“上海大学卓越导学团队”提名奖。
三、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
1、目标与标准
本学位点研究生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高科技企事业单位的教学、科研、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药学人才。
药学学术硕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时至少获得1项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创新成果,具体成果要求见《上海大学生物与医药(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要求》。
2、人才培养
为深度推进医学院药学学科建设工作,医学院党委明确由张川教授担任医学院药学学科群负责人,全面负责药学学科建设发展工作,并进一步明确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药学二级学科负责人。
优化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改革。为了进一步优化学位点的课程体系,学院依据核心课程要求及学科发展规划,修订完善课程大纲,调整各门课程的学时分配,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学院强化课程思政教育,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本校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专家举办“启智润心、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系列专题讲座,举办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本年度,学院获批上海大学一流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项目4项、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提质项目1项以及在线精品课程建设2项在内的教学改革项目,1项课程思政项目,共计63万元,自主设立7项院级教改项目,持续优化课程内容,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加强质量监控,提升培养质量。为确保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盲审、答辩、抽检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和高质量完成,学院集中组织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要求校外专家参与研究生预答辩和答辩工作。2024年药学学硕毕业生预计22名。对准备毕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采用事先排摸,建立一对一台账,逐一访谈、指导,联系院内外专家对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进行督导等一系列举措,确保论文质量。
2023年,药学硕士研究生荣获国家奖学金1人次,学业奖学金57人次,企业奖39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研究类)获二等奖1人。在“奋斗杯”上海市青年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匠心传承杯”药学(中药)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1人。
加大招生宣传,提升生源质量。一是特邀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召开医学院2023年研究生招生宣传专题会,积极构建“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立体宣传模式,举办“医路相伴,启航上大”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为广大考生全面介绍学院学科概况、科研状况、专业特色、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奖助体系、就业前景等内容,为稳步提高学院生源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顺利完成2023级硕士研究生招生及2024年硕士研究生推免招生工作。其中2023级药学学硕共招收25人,其中985、211、双一流高校5人;2024接收药学学硕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数量由去年6名增加到13名,增幅达2倍。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创新意识。始终关注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举办跨学科新医科研究生创新创业学术交流论坛暨第四届研究生学术交流会。今年已是连续四年组织医学院跨学科新医科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及学术交流活动,2023年研究生创新项目立项38项,其中,本学位点有8人立项,3人参与创新交流展示,为提升医学院研究生创新意识,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打造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奠定了基础。
3、师资队伍
学位点多种渠道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持续强化师资配备,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23年,本学位点新引进教职工7人。截止目前,本学位点共有教职工8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32人。
4、科学研究
学位点强化PI队伍建设、聚焦药学基础研究,在药物作用机制、新靶点发现以及药物研发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方面着重发力,取得了显著进展。
(1)科研项目
202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大参与)2项、JKW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主题项目1项、上海市级项目5项(包括启明星1项)等各级纵向经费,到校科研经费总计2191.48万元。
(2)科研平台建设
与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等单位联合申报的海洋医学工程融合创新中心获上海市委军民融合办的批准,成为上海大学首个市级军民融合创新平台,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与子辰海洋医药科技合作,积极申报上海市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获批,截至目前学院省部级科研平台达到4个。
(4)科研成果
本年度申请专利46项,授权专利14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97篇,其中中科院1区141篇。陈亮教授团队在Science发表论文,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强直性脊柱炎自身免疫病发病的全新分子机制,为持续评估未来病毒变异如何逃避抗体和T细胞免疫反应提供了证据;胡宏岗教授团队在Nature Protocols发表论文,研制泛素链类似物及其偶联和去偶联中间体的类似物促进泛素化过程,为设计干预泛素化途径的创新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工具。
张川教授团队研制的1类新药丹参素钠已正式开展Ⅱ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原创性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药物。该团队“基于‘病、症、药结合’策略的创新药物技术平台构建及应用”项目获上海市药学会2023年度上海药学科技奖优秀成果奖。
5、国际合作
坚持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积极对外开展学术交流、承办国际会议、组织国内外青年学者论坛并聘请国际知名学者等举措切实落实该理念。
(1)积极对外开展学术交流,拓展高层次国际合作
2023年4月,刘斌院长带队赴日本东京大学、冈山大学、日本医科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就合作事宜达成初步意见。2023年5月,上海大学成旦红书记带队赴日本,分别与冈山大学、日本医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大学将与两校在药学领域开展学生和教师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合作。同时,学位点教师积极申报上海市、国家外国专家项目,成功获批6项国家外专项目。
(2)承办国际会议,扩大国际影响力
由上海大学、东京大学、冈山大学、日本医科大学共同发起,上海大学和冈山大学联合承办上海大学—冈山大学医学交流日暨第二届中日高校医学学术论坛,围绕海洋生物医药与健康产品、药学前沿技术、生物材料等主题分享最新科研成果,探讨医学前沿热点。
举办高校青年学者论坛,邀请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美国西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海内外15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7名优秀的青年学者做学术交流,推动学术创新,促进国际合作交流。
6、服务社会
通过与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团委合作共建,输送研究生实践团队深入社区实地调研,搭建高水平社会实践基地,促进产教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2023年获批寒暑假社会实践服务校级重点项目。
引领广大青年志愿者聚焦生物医药关键领域,结合专业实际,积极参与融入卫健委系统争先创优和行业培训与研讨交流活动。一年多的沉淀与积累,志愿服务骨干先后获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优秀团干部”和“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五四奖章个人”。
四、下一年度改进措施
1.培育优势科研方向
学位点将围绕“多肽药物”、“海洋药物”、天然创新药物等重要科研方向,从人才引进、平台支持、梯队建设等方面集中力量,打造优势学科团队,寻求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
2.进一步完善科研平台
上海大学的生物医工实验大楼建设进入尾声,未来学位点的发展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学位点将在积极做好生物医工实验大楼的规划设计工作的同时,鼓励和支持跨学科研究项目,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推动原创性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增强学位点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