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国内智能康复和人机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以“智领医工、能享健康”为主题,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康复和人机工程领域的应用,“智能康复与人机工程”学术会议于2021年6月4-6日,在上海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和康复工程分会联合主办,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智能康复与人机工程学组、上海大学医学院、上海大学医工交叉研究院等单位承办。
![](/__local/3/DB/57/48C9FE8BCC4F5A1893F4E9A35D7_375C7A58_39AB1.jpg)
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大学医学院双聘教授杨帮华和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李增勇教授共同主持。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彭屹、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副主委张继武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上海交通大学杨国源教授、天津大学明东教授、上海大学杨帮华教授做大会主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会。
本次大会主题为医疗康复相关的人工智能方法技术,包括可穿戴生物信息检测、脑机接口与康复技术等8个专题,聚焦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前沿和热点,开展学术探讨交流,鼓励和推动多学科、多专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促进人民健康和功能康复做出积极贡献。
![](/__local/E/E7/B5/290AF4B76DBCDD52FFCDF859859_C9FF05A1_1D421.jpg)
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大会致辞表示,医工交叉本身就是上海大学重点发展方向,本次会议的主题也是上海大学“十四五”规划布局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智能康复与人机工程能够在上海大学蓬勃发展,一所大学的灵魂不能仅用科技成就来体现,更多的是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肩负的重大责任,要以人工智能为驱动,解决艰难的全球性挑战,将人类社会文明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
![](/__local/0/EE/1C/A5E459363A2CC1949ED3C817326_6A75F8F4_29779.jpg)
上海交通大学杨国源教授带来题为“精神康复的现状和展望”的精彩演讲,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康复人群需求量巨大,但是康复医疗服务市场床位紧缺。随后,针对卒中的精神康复方法进行详细的汇报,展现了当前国内外的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天津大学明东教授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题目为“无创脑-机接口发展与挑战”的演讲。报告主要从基本框架、编码范式、解码算法、硬件平台等方面介绍了非侵入式BCI的发展历史,针对神经基础、传感方式、软硬件系统、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等BCI的全技术链条介绍了其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
![](/__local/D/6F/28/C5E80CBE71191F507DB7AA3D6DD_F044AF83_2F215.jpg)
上海大学杨帮华教授发表了题为“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及其神经疾病诊疗应用”的演讲。报告指出,脑机接口技术可作为大脑疾病一种新的诊断及康复模式,如通过脑电波解码大脑,并结合VR等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的闭环反馈,使患者主动反复进行特定脑区的训练,基于大脑可塑性,刺激受损神经功能重建。
随后,在3个会场同步分设的平行学术论坛中,40余位专家围绕8个专题展开了精彩报告。各位专家围绕各自主题,介绍了已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分享了在科研中的经验,以及对未来研究的规划和展望。现场师生代表主动请教提问,学术讨论气氛热烈。
![](/__local/7/06/4E/75A5AC7E46A3ED15ED490FE8DD4_940EFBF1_BE4D5.png)
6月6日,43位研究生分为两组介绍了自己的最新科研进展并进行了成果展示。通过专家评审及现场展示,共有12位学生获得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