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入口

第二届上海大学医工论坛在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成功举行

创建时间:  2020-11-17  孙湛蓉   浏览次数:   返回

为了更好地推进医工交叉学科的创新、融合与发展,构建医研企协同创新体系,11月15日,由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上海大学医工论坛在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论坛聚焦生物材料、智能医学、医学影像三个方向,共同探讨医工交叉在老年医学、公共卫生、医学工程三大领域的技术创新及未来合作。本次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上海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汪小帆,上海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竺剑、副院长姚萱,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副院长李颖洁、张博锋,上海全景医学影像集团总裁居培明、副总裁兼上海中心总经理杨扬,以及来自上海大学9个学院、各附属医院,6家上海市三甲医院从事医工交叉研究的150余名科研学者、医疗专家出席会议,并邀请四位来自国内外的医工交叉领域专家,为大会作主旨报告。会议由姚萱副院长主持。

汪小帆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大学医学学科的发展要聚焦高质量、对标高标准、办出高水平,做出上大特色。他强调了“交叉”对于推动医学、工科发展的重要性,在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大学坚持对标985高校,促进大学之间交叉融合。希望在学校、附属医院、附属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加速推进上海大学医学学科建设。



开幕式上,上海大学与全景医学影像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举行授牌仪式。上海大学与全景医学影像联合成立“上海大学全景智能影像研究院”,在徐汇、虹口两区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挂牌建立“上海大学附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全景医学影像居培明总裁做表态发言,此次合作将以上海大学医学院为依托平台、整合利用全景医学影像的优势,双方携手探索精准影像智能诊疗为核心的学科共建机制,开启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会议现场还举行了上海大学医工交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聘任仪式,特聘研究员代表杨帮华教授发言表示,未来将同大家一起致力于医工交叉领域的发展,共同为上海大学医学学科建设和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学术交流环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陈航榕教授就“纳米生物材料功能化构建与疾病诊疗研究”作报告,报告围绕着课题组在基于无机、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生物材料的功能化构建与疾病诊疗相关的研究积累,着重介绍了近年来结合纳米生物技术与化学手段,利用外场刺激(如光、声、磁等)所开展的肿瘤微环境响应型纳米生物材料的组成、结构设计并用于肿瘤精确诊断与协同治疗等研究。天津大学明东教授通过线上会议平台作题为《无创脑机接口发展与挑战》的报告。他总结了有创脑-机接口和无创脑-机接口发展的共同趋势,从基本框架、编码范式、解码算法、硬件平台等方面梳理无创脑-机接口的发展历史,介绍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在无创脑-机接口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关存太教授带来题为《“医工交叉遇见脑机智能——深度学习和脑机接口在卒中康复的最新进展》的线上报告。他介绍了智能深度学习和脑机接口在卒中康复的最新进展,并回顾了各种针对卒中康复的BCI系统的方法和临床研究,展示了初步研究成果,同时探讨了一些可用于运动康复领域未来研究的设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王辉教授对“核医学新进展”作了报告,介绍了核医学科设备和放射性药物方面的巨大进展,SPECT/CT、PET/CT和PET/MR等为精准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在肿瘤治疗,特别是对诊疗一体化,临床应用发展较快,放射性药物在肿瘤及脑研究诊疗一体化上,将在未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午的分会场分别邀请了生物材料、智能医学、医学影像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内容涉及纳米生物材料、脑机智能、分子影像等方向,报告内容丰富,专家们就各自研究领域进行深度对话,学术氛围浓厚。

此次医工论坛聚焦领域前沿,特邀国内外医工交叉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畅谈医工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对开阔视野、拓展学科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以及指引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上海大学医学院还将进一步推动医学交叉学科的深度融合,搭建学术交流和共商合作的平台,助力上海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撰稿/摄影:李珊珊)



上一条:医学院教师党支部召开“学全会精神,做岗位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医学院成立研究生党支部